大兆瓦機組真能提高發電量嗎?
這個問題乍看上去沒什么懸念,機組發電量AEP=機組額定容量P×等效小時數h。但如果只是這樣解釋,那就沒多大意義了,因為增加小兆瓦機組數量就可以了。所以我們把問題再簡化一下,大兆瓦機組能提高等效小時數嗎?
遇到這樣的問題,通常會聽到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"的說法,這種說法聽起來客觀,但本質上則是一種推辭,我不打算推辭,下面就來計算一下。
相關閱讀: 【扒一扒】風機機型混排的錯誤觀點(一)
在計算之前,我們來做如下設定(以下設定基本合理,但不要太過認真糾結,畢竟要把所有機組放在同一標準下進行對比):
1、以1.5MW-82機型為基準,所有不同容量(2MW、3MW、……)機組的單位千瓦掃峰面積均相同;
2、額定轉速下的葉尖速度均為85m/s;
3、傳動鏈形式按照雙饋機型進行假設,發電機轉速范圍為0.7n0~1.17n0(n0是發電機同步轉速);
4、葉片的Cp-λ曲線均相同,優葉尖速比均為9,大Cp為0.49;
5、機械效率與電氣效率分別為97%與95%,自耗電占額定容量2%(均為恒定值);
6、按照標準IEC III類風況計算發電量,折減系數為70%。
根據以上設定計算可知,不同容量機組的等效小時數均為2714小時(如果大家選擇的葉片不一樣,結果可能略有差異),與機組容量無關。感興趣的也可以用公眾號菜單欄里的總體設計計算器算算。
這個結果分析起來就是:在風輪轉速達到額定轉速以后,所有機型的葉尖速度均相同,在相同的風速下其各自的葉尖速比也相同,其對應的Cp值也相同。同時,由于單位千瓦掃風面積相同,且各種效率與損失的比例也均相同,故其整機等效小時數也就*相同了。
四、大兆瓦機組能降低建設與運維成本?
這種說法的邏輯就是通過提高單機容量,來減少機組數量,進而降低建設與運維成本。但這種說法的問題是,如果不能明確給出單機建設與運維成本隨容量的變化趨勢,那就又成了“仁者見仁,智者見智"的問題。
事實上,單機建設與運維成本隨容量的變化趨勢確實很難準確地統計到,根據業內專家的經驗,風場建設成本約為3500~4000元/kW(估計是平均值或中位數),且對1.5MW、2MW與3MW均成立。據此,我們可以認為風場單位千瓦建設成本與機組容量無關。